
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4日讯(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/文 赖犁/图)11月13日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,十五运会羽毛球青年组女子团体决赛落幕,广东队1∶3不敌江苏队收获一枚银牌。队中四位深圳自主培养选手潘浩宇、徐思怡、沈梓妍、杨宇琪在本次全运之旅中表现亮眼,成为团队攻坚力量。对她们来说,全运银牌只是全新起点,未来更可期。而深圳也将持续以优质土壤,孕育更多优秀羽毛球运动员。

十五运会羽毛球青年组女子团体决赛落幕,广东队摘银,图为广东队女子团体站上颁奖台。
“深圳的羽毛球俱乐部遍地开花,参与这项运动的孩子特别多,选材基数非常大。”市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教练胡熙伦的话语,点出了人才涌现的核心密码。而深圳能持续向省队、国家队输送顶尖选手,首先源于深厚的群众运动根基。庞大的参与群体,为体校和专业机构筛选出了最具潜力的“好苗子”。这四位小将正是从这片热潮中脱颖而出,年少时便斩获各区赛事冠军,凭借持续的实力进阶,在市级赛场长期稳居前列,成为深圳深厚群众运动根基与优质青训体系共同作用下的亮眼成果,也直观印证了深圳羽毛球青训的扎实实力。
此外,深圳的人才培养体系,以“自主培养、多元输送”为核心,还为小将们搭建了清晰的成才路径。胡熙伦说:“她们中有人是经区体校输送至市体校,有人是直接从学校渠道直接输送,无论如何,这种多元输送模式,既保证了选材的广泛性,又能根据选手特点提供个性化培养,让每一颗潜力之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赛道。主打一个‘不错过’。”
除了深圳这片沃土的滋养,四位小将自身过硬的拼搏底色,更是她们能不断突破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。
出生于2005年的潘浩宇是队伍中的“老大”,成绩也最为突出。其凶悍的进攻风格和丰富的得分手段,成为队伍的“得分利器”;出生于2008年的徐思怡实力不俗,今年刚斩获青年赛的乙组冠军,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;出生于2009年的沈梓妍和杨宇琪则年少有为,在赛场上毫不怯场。在之前的半决赛关键战役中,面对“输一场就团体出局”的绝境,顶住压力拿下关键分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深圳小将”的顽强斗志。
结束自己在本届全运会上的最后一场比赛,沈梓妍给自己的首次全运之旅打出满分:“今天虽然输了一场,但我给自己的全运表现打满分。每一场比赛,我都拼尽全力,没有遗憾,全运初体验很棒!”作为深圳本土培养选手,又在家门口参赛,沈梓妍说:“深圳的羽毛球氛围特别好,尖子也很多,”“小时候打球,不管是社区球场还是学校训练场,总能有一起打球的小伙伴,那种互相较劲、一起进步的感觉特别棒。”她坦言,深圳的羽毛球土壤给了自己最初的成长力量:“这边的教练特别用心,从握拍、步法这些基础教起,还会经常组织交流赛,让我们能和不同水平的选手切磋。现在回来比赛,看到还有很多背着球拍的小球迷来看比赛,就想起当年的自己,特别有共鸣。”
胡熙伦告诉记者,除了已经输送至省队、国家队的选手外,深圳羽毛球青训的后备力量同样令人期待。“市体校羽球队目前有30多名在训选手,正重点为明年的省运会备战,其中不少孩子已经展现出突出潜力。这次全运会也是个检验场,从比赛表现能看出来,深圳在青年羽毛球项目上的竞技成绩,在全国名列前茅。可以说,深圳羽毛球青训的后备力量仍在持续壮大,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一直脚踏实地深耕不辍,接下来也会继续把青训根基打牢,源源不断地向省队、国家队输送好苗子,稳步推进这项事业走深走实。”
粤友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